如今,存量酒店的焕新并不止是外观升级,客房里的迷你吧(minibar)也正加入到这场改造游戏当中。高端美妆和奢华酒店的营销联名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但在迷你吧里下一场关于美容美妆的赌注,却是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酒饮投入观念。简而言之,迷你吧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小小吧台
大大零售空间
被激发的
客房消费活力
Equinox酒店是高端健身品牌Equinox在纽约哈德逊广场开设的第一家奢华酒店,其“优化你的人生”的生活方式目标也完美体现在该跨界酒店当中。前卫的Equinox Hotel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迷你吧,它所打造的RoomBar(客房吧)概念真正做到了为客人提供“终极的高性能豪华生活方式”。
酒店的RoomBar提供80多种产品,包括营养品、特制茶、美容护理、零食、饮料和运动服。在美容护理方面,就包括各类护肤仪器、美妆工具和口服补剂。Equinox Hotels餐饮及水疗副总裁Ara Patterson表示:“我们对RoomBar的愿景是创建一个一站式商店,为不仅想要看起来漂亮而且感觉良好的客人提供我们完整的产品生态系统。”
Equinox酒店
在产品销售方面,Patterson表示,美容产品收入目前与吧台内的酒水零售收入并驾齐驱。美容产品的销售额约占RoomBar总收入的 60%,仅这一领域平均每月的收入就约为55万美元。住客对美妆产品的消费热情
RoomBar 销售的美容产品系列之一来自纽约市的整形外科医生 Lara Devgan 博士,Equinox Hotel Spa 与她合作提供独家面部护理。此外,水疗中心和 RoomBar 提供法国奢华护肤品牌 Biologique Recherche的产品。
仅比巧克力
贵一点的清洁面膜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凯悦酒店集团旗下的一家The Thompson酒店正在实施它的迷你吧美妆计划。酒店发现参加完聚会的客人经常把迷你吧里的产品拿出来并换进自己的酒和剩菜,无形中造成了客房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于是,酒店决定完全清空迷你吧里的产品,仅挑选出了适合聚会人士的护肤产品。通过与 Skin Authority合作,吧台内提供一款了仅售15美元的七分钟面膜套装,住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自行购买,并可访问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
奥斯汀 The Thompson酒店
The Thompson酒店总经理Nate Hardesty在skift的采访中表示:“奥斯汀是一座派对城市,因此我们选择这种具有‘排毒’‘清洁’功效的面膜是有针对性的。”
Hardesty和他的团队认为,将迷你吧里的美妆产品定价在15美元是一项较优策略。对于合理价格点的探讨,更多是基于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和实际需求。许多酒店一包巧克力或者花生糖的售价为8 美元,多花几美元就能享受高端护肤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水疗中心
之外的奢华体验
“在大多数酒店的水疗中心,70%的收入来自按摩项目,而不是面部护理,”护肤品牌Repêchag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Lydia Sarfati表示。将美妆产品引入到客房的迷你吧中,或将为酒店和水疗中心提供客观的营业收入。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会员制Casa Ciprani酒店也正在将迷你吧视为水疗中心向上销售的新机遇。酒店通过配备水疗中心同款的小样产品(旅行装的面膜和排毒亮眼滚珠油),不仅能够增加护肤产品线的零售机会,在房间里体验过这种油的客人可能会对水疗中心的面部护理套餐中包含的油类产品感兴趣,并且更有可能实地光顾和体验。
同时也在客房在提供护肤产品套装的还有Jasper Hotel,坐落于北达科他州法戈的这家精品酒店与当地颇受欢迎的医疗水疗中心Vanity Bar达成合作,在所有客房内提供联名的Prairie Glow面部套装,以便客人无需离开酒店房间即可体验Vanity Bar最畅销的护肤产品。同时,这一合作也大大弥补了酒店暂未设置水疗中心的缺失。
Jasper Hotel的生活方式总监Emily Olsen:“我们希望这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在地化的体验。”而这种仅需花费30美元的新体验,对于客人来说也比传统的水疗之旅便宜得多。
迷你吧的窘境
与“改头换面”
迷你吧的发展史
迷你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60年代的美国酒店业,当时由一家德国公司Siegas发明,并被美国华盛顿的Madison Hotel首次引入到高级套房中。但由于该时期禁酒令的关系,即使当时酒店业开始提供小型冰箱,也多用于存放饮料和零食。
1974年,香港希尔顿酒店为其840间客房均配备了一个装有酒类的迷你吧,推出后的几个月内,室内饮品销量增长了 500%,香港希尔顿酒店的整体年收入增长了5% 。第二年,希尔顿集团在旗下所有酒店推出了迷你吧概念。
香港希尔顿酒店
从70年代到90年代,迷你吧的产品种类和品质逐渐提升,在小小的冰箱里,不仅展现着每个地区的酒水文化,也彷佛可以窥见当时各社会的风貌和潮流演变。科林·鲍威尔 (Colin Powell)在他的《我的美国之旅》一书中写道,苏联人一晚上在迷你吧的酒费就高达1,4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125美元左右。
经济和可持续危机
然而,迷你吧的投入和使用随着时代下的消费变迁释出盈利预警。PKF Hospitality Research的一项研究显示,从2007年到2012年,迷你吧的销售额惊人地下降了28%。2014年,TripAdvisor民意调查的受访者将迷你吧列为最不重要的酒店设施。而到2017年,一项行业研究表明,只有0.4%的餐饮收入来自迷你吧。
迷你吧的窘境和衰落不能仅仅归咎于消费的低迷,趋势的出现和消失有无数的原因。酒店周边可替代商品的购买性、酒店机器人的普及、外卖的便利性、同层楼自动售货机等因素都会导致迷你吧的销售量下降。此外,即使在入住时被告知迷你吧免费享用,但大大缩水的产品数量和未插电的冰箱也让住客的体验度在打开那一瞬间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那些退房时突然出现的账单和价格高出市场价格三四倍的产品也使得迷你吧的存在饱受争议,选品的滞后和价格的不明晰正成为了住客评判居停体验的隐形标准之一。
此外,为了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不少酒店集团在能源使用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和管理。除了客房空调制冷和制暖强度的调整以外,迷你吧的电力消耗控制也是一大关键环节,其中雅高集团在法国的一项实践就包括关闭超过5万个迷你吧。当迷你吧的需求变得隐形和微妙时,是否对住客具有吸引力,变成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饮品之外的突破
近年来,不仅仅是各大酒店品牌改造焕新,客房里的迷你吧也在“改头换面”。尤其在奢华酒店、精品酒店和生活方式酒店三大品类的动作下,迷你吧成功扭转了其持续走下坡路的低迷情况。它转身变成一张特殊的名片,展现着来自当地的生活样态,传递着品牌的细致和诚意。
为了摆脱同质化严重和产品滞销的困境,地域特色饮料小零食专供成为了不少高端酒店“出圈”新思路。高净值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有着更高的追崇,传统的碳酸饮品和含糖饮品即使免费也不一定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反之,与地域、文化、场景、社区相联结的产品更能获得这类消费者的支持。在零食上,例如厦门安达仕酒店的特色馅饼,成都瑯珀凯悦臻选酒店的特色牛肉干和薯片;在饮品上,敦煌碧玥酒店里的迷你吧里选择的是甘肃地区的招牌饮品杏皮水和奶啤,上海半岛酒店的迷你吧里有Deutz香槟公司为酒店定制的香槟。
另一案例则是大陆地区首家金普顿酒店,姑苏区唯一的一家奢华生活方式酒店与饮料品牌好望水的限时主题活动。通过“运气冰箱”的概念,将花艺和饮品相结合,让旅客能够有解锁迷你吧礼遇的惊喜。而冰箱里的栾树花艺灵感,不仅与望山楂饮品的颜色相搭配,更是贴合金普顿酒店的苏州园林特色。打开运气冰箱的每一位旅客,不仅能感受到回家般的温馨,还可以拥有旅行中的独家记忆。
好望水和苏州金普顿活动
在价格权衡上,作为迷你吧的推动者,希尔顿集团旗下的希尔顿花园酒店也在品牌焕新之时重新对迷你吧设施进行改革,推出了与市场价格相同的24小时好味亭便利店,住客可以按需来到大厅的好味亭进行补给,在保证住中购物需求的同时,也能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权益。
在产品选择上,主打城市健身房概念的逸扉对于迷你吧的设置也有小巧思,其推出的“Wellness Room逸动客房”一减往常惯有的含糖饮料,取而代之的是低脂低卡的蛋白棒、鸡胸肉、运动饮料,从小细节上让住客能全方位沉浸健康旅居的体验中。
无论是迷你吧里的地域限定还是对传统产品的摒弃以及价格的权衡,迷你吧的小型“复兴”始终在持续,个性化、没有标准的商品陈列或许就是最有效突破的标准。
迷你吧的
游戏法则
然而,将迷你吧里熟悉的可乐和巧克力进行“大换血”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实力,美妆护肤品只是促销困局中的一种“解药”。面向挑剔的消费者,迷你吧的存在若还望成为酒店身份的一种象征,就需要充分了解时代氛围,以产品的独特和稀缺性对酒店品牌的定位进行保护,并用更多的游戏砝码去说服消费者在这一小角落完成消费决策。
左右滑动查看 01深圳柏悦酒店 02/03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 04/05深圳文化东方酒店 摄影 陶贰珂©️TOUR MEET途覓
迷你吧里的品牌社群
坐标纽约的这家奢华健身风酒店Equinox通过对美妆护肤、酒水、简易健身器材、瑜伽服等单品的精致选品,再加上工业风和运动风的吧台设计,来表达其为客人提供健身房相同体验的承诺 ——“终极的高性能豪华生活方式”。高端健身房Equinox利用价格筛选出了对生活品质要求最高的一部分人,而将健身相关的消耗品作为Roombar(客房吧)主线产品的这一战略也能更精准地触达到这一类高净值人群的关注点,并成为维持圈层感和忠诚度的重中之重,例如选用北美超小众品牌111 skin的生物纤维素护肤面膜和零度抗浮肿眼膜,纽约皮肤医学专家Dr. Macrene和酒店联名推出的活性高效抗衰老+填充唇部护理套装等。
Equinox酒店
这一类护肤美妆产品的选择,无论是在功效还是品牌上都与酒店消费者的生活经历高度契合,他们最初选择Equinox酒店往往是因为“内容消费”的新鲜和兴趣,而不断有住客愈加青睐迷你吧美妆产品的原因,可以从社群的建立和群体归属感中看出,毕竟在酒店场景里讲“高能生活”情怀,比健身房里更有说服力。
迷你吧里的生活方式
20世纪后半期的时间里,迷你吧成为了旅行生活方式中最常见的元素,就如《老友记》第五季中,Rachel和Ross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酒店中就把迷你吧里的小瓶酒和零食“炫”了个精光。而如今,无趣的迷你吧与焕新后的客房看起来并未成为最亲密的伙伴,产品的配备与呈现的精致现代生活方式似乎也有所脱节。
老友记片段
传统的迷你吧管理若要打破人们对其刻板的印象,底层逻辑在于是否精准承袭住店客群的生活方式。就如奥斯汀The Thompson酒店抓住的是社交客群的聚会属性,那么狂欢之后对在客房里提供一片清洁排毒效果的面膜则恰到好处地贴合了他们的生活本味。反之,生活场景空间的不一致或将大大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亲子主题酒店的迷你吧可以不是奢侈属性,但要够可爱,够健康,椰汁和牛奶或许比碳酸饮料更能成为冰箱里的香饽饽。
迷你吧想要发挥品牌的文化效能,需要基于本土环境的深度洞察,也要考虑与酒店本身调性的契合度。小吧台不仅要求设计细节的把控,更多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以其独特的品味为旅客带来极致的生活感悟,而不是昂贵却鸡肋的产品,毕竟,诚意才是打动消费者的王牌。
上海英迪格酒店 摄影 陶贰珂©️TOUR MEET途覓
撰文
李三更
编辑
陶贰珂
排版
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