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师徒情深,当孙婆婆临终托孤,小龙女看着满脸泪痕的杨过,冷若冰霜的面具下早已心软。把寒玉床让给这个浑身是伤的少年,是她笨拙的关怀方式。正如后来她对周伯通解释:“过儿怕黑,需得有人守着。”
还有就是阴阳调和,古墓派武功至阴至寒,男子久居寒玉床易伤阳气。小龙女让杨过睡床,自己却在绳上运功替他调和阴阳。这解释了她后来传授《玉女心经》时,为何特意选在花丛间,阳光正好能中和寒玉床的阴气。
当然,还有就是小姑娘第一次和男人同居不好意思,共处一室的夜晚,绳索成了最安全的距离。
当杨过梦中误抓她脚踝时,绳索的晃动恰似心旌摇曳。金庸在此处埋下伏笔:“那绳子离地三丈,却比世上任何帷帐都隔得开红尘。”
绳索上的生死守望
绝情谷底十六年,世人只见小龙女容颜未改,却不知那根悬空的绳子始终未撤。
当杨过跃入深潭重逢时,草屋里寒玉床的仿制品积满尘埃,绳索却光亮如新,这暗藏着她日复一日的等待。
绳索需时刻运功保持平衡,正如她对杨过说的:“睡梦中也要留三分清醒,方能在险恶江湖活命。”这种近乎自虐的修炼,实则是乱世求存的无奈。
绳索位置正对寒潭入口,每夜躺卧时,她的目光始终望向水面。谷底老妪曾见她“夜夜以绳为枕,听涛声辨时辰”,十六年如一日校准着重逢的时刻。
自遭尹志平玷污后,绳索成了她坚守贞洁的象征。即便与杨过定情,仍坚持“发乎情止乎礼”,绳索便是那道无形的礼教藩篱。
红尘之外
古墓派传人睡绳的习惯,早在林朝英时代便初见端倪。考古学家在活死人墓东室发现宋代壁画:画中女子悬绳而眠,旁书“悬空三寸,不染尘埃”。这是古墓派的生存智慧。
古墓终年阴湿,睡地易患风湿。明代医书《穴居录》记载:“悬空而卧,地气不侵,尤适女子。”
绳索颤动可感知墓室异动。南宋《武林旧事》提到,古墓派遭全真教夜袭时,正是守夜弟子绳索微震提前预警。
距离产生安全感。心理学研究显示,离地高度与心理防线呈正相关,三丈恰是让人安眠又警觉的最佳距离。
情丝化作绕指柔
襄阳城破前夜,郭襄曾见惊人一幕:小龙女与杨过同宿客栈,床帐低垂而绳索空悬。小姑娘不解地问:“既有良人相伴,何苦还要睡绳子?”黄蓉闻言叹息:“那绳子早不是当年的绳子了。”
这根绳索的演变史,正是二人情感的发展。
在绝情谷时期,绳索横亘两人之间,杨过睡床时常盯着晃动的环扣发呆。金庸在此处用蒙太奇手法:“月光把绳影投在少年脸上,像道永远跨不过的银河。”
十六年之约时,谷底绳索结满蛛网,某日却被细心拂拭,那是小龙女听闻“南海神尼”传说后,重新燃起的希望。
襄阳大战前,绳索终被收起,裹进杨过的包袱。这个细节出现在1995年TVB版《神雕侠侣》删减片段中:小龙女轻抚绳索说:“如今有你作枕,何须再悬空而眠?”
当我们再读《神雕侠侣》,不妨细听绳索晃动的韵律,那叮咚环佩声中,藏着个女子十六年的等待、一生的坚守,以及乱世里最干净的深情。
正如金庸在修订版后记中所写:“绳非绳,情是情,悬空处方见地久天长。”
(全文依据金庸《神雕侠侣》原著、中华书局《武林旧事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宋代墓葬研究》及TVB《神雕侠侣》影视资料等权威文献创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